本报记者党鹏陈雪波成都报道在线证券股票配资开户
8月26日,以“公园城市——推动‘一带一路’城市现代化创新实践”为主题的第四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都近年来在公园城市建设上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时代答卷。
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公园城市建设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在线证券股票配资开户方向。当天还发布了《中国公园城市指数2023》和《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规划管理创新实践》,为下一步公园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江小群在大会上指出,近年来,随着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公园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内部环境的优化,更是对外展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成都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深入推动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让公园城市的理念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生态之城,成都奠定公园城市建设领先地位
对每一座现代化城市来说,公园城市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好课题。中科院院士、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总顾问段进指出,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充分体现时代性、前瞻性和中国特色,直面传统城市发展困境的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与新道路,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型城镇化的创新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中国公园城市指数2023》从多个维度对337个地级以上行政区进行了评估,构建了“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五个领域。成都的总体评分排名位列西南地区第一,超大城市第五。在文化传扬和绿色发展两个细分领域,成都同样表现出色,分列全国第四和第五位,彰显了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领先地位。
具体来看,成都致力于提升城市自然环境,实施了“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行动,成效显著。成都持续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30多座雪山与城市频频同框,超7000公里的城市绿道串联成网,1500多座公园星罗棋布。
此外,成都还在持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开展都江堰灌区生态保护,实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44.7%。在多方努力下,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42天,同比增加6天,优良率为78.0%。
最近,为期186天的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场全球性的园艺盛会不仅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花卉美景,更是成都作为公园城市多彩魅力的集中展现。
江小群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市绿地率已经超过39%,累计建成口袋公园4万多个,城市绿道10万多公里。在这一背景下,成都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打造,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成都通过完善公园体系,营造公园场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使得城市的宜居性、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成都市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不断深化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发展实践,通过完善公园体系,营造公园场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使得城市的宜居性、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江小群指出,特别是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下,积极探索公园城市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将公园城市建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低碳转型,成都引领绿色产业新风尚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80%的能源消耗集中在城市,打造低碳的产业和理念,同样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贺克斌指出,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公园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是其绿色的基本底色。亚洲多数国家现阶段能源资源以化石能源为主,这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
低碳化是公园城市的必然趋势,成都在这方面的表现如何?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成都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号召,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形成了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成都还在大力推动优势产业智改数转,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大规模的新型产业布局之外,成都的“减碳”经验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模式。成都在国内首创提出构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双路径的碳普惠机制。经过4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该机制已开发106个项目,消纳超过47万吨碳减排量。
进一步,成都还通过建设近零碳社区、雨水收集系统、零碳有声图书馆等绿色生态项目,提高社区内的碳汇能力,实现近零碳排放。例如,长寿苑社区的光伏项目一年能发电3万千瓦时,减少了20多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成都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贺克斌总结称:“成都以公园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的结果。”
人文成都,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新样本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汇聚于此。在当代,成都不仅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积极融入现代元素,成为一座内外兼具的现代化公园城市。到今年,成都已经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取得了务实成效。“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为成都的亮丽名片。
成都值得被称赞之处还在于,这里营造的“成都式幸福”。单日800多万人次的地铁客运峰值见证了这里的快节奏,街头巷尾8000多家咖啡馆、10000多家茶馆、20000多家火锅店演绎着慢生活,快慢之间彰显出了一座具有蓬勃生命力城市的风范。
不仅如此,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先行者,成都还在努力创造宜居宜业美好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一老一小”是千万家庭的牵挂,也是幸福城市的底色。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陈新年表示:“托稳‘一老一小’,成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政府层面,不仅出台了相关规划,还深入实施和推进这项工作。”
就此,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论坛上指出:“我们将持续创造宜居宜业美好生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我们将建设全龄友好社会,大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科学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好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成都持续提升公园城市治理效能,下沉14余万名网格员直达基层末梢,打造“12345”市民热线和“亲清在线”,用心用情服务2140万市民群众和390万户市场主体。由此,在人文、美食、公共服务等“软件”的加持下,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推动下,成都人文环境和谐包容,产业蓬勃发展,正在打造“人民城市”的幸福新样本,逐步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公园城市。
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坚持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着力打造蓝绿交织的美丽成都、量质齐升的活力锦城、安全韧性的智慧蓉城、诗意栖居的天府家园。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配资观点